用户名:  密码:                  
网上留言  领导机构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欢迎光临南县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站内搜索:
 法律政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律政策
 
关于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南县建设的意见
[信息来源:南县科协] [发布时间:2018/7/19] [浏览:13867次]
   

  

南发〔2018〕8号

 

中共南县县委  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南县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及中央、省、市驻南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湘发〔2016〕25号)和《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益阳建设的意见》(益发〔2017〕8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兴工强县步伐,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面小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富饶创新开放绿色幸福新南县,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产学研政金协同创新为抓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为推进“外追华容、内赶资阳、领跑南华安、挺进四十强”,建设“洞庭明珠、生态南县”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促进作用,主动担当规划、引领和推动职责,重视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又要坚持市场导向,鼓励企业积极发挥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着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

——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既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又要努力突破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增强创新发展的体制活力,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又要加强与县域外的开放合作,鼓励联合研发与创新,切实提高创新资源利用和运行效率。

——坚持人才优先与全民创新相结合。既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激励和人才吸引政策;又要动员全民参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创新对南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驱动环境显著改善,综合创新能力进入省市中上行列。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家。力争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二、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实施五大创新计划

(一)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创新计划。认真落实县财政扶持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扩能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力度,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制造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计划。围绕兴工强县战略的需要,积极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着力突破、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计划。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实施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计划。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引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关键技术与服务集成技术,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实施社会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扶持计划。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在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加快科技成果的综合集成、示范应用和推广普及。大力推动节能减排、食品安全、防灾减灾、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和科技扶贫等民生领域的科技成果运用,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三、优化县域创新体系格局,推进五个一行动

(一)推选一批行业创新标杆。科学制定方案,采取多种形式,推选“科技创新标兵企业”、“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大影响品牌产品”、“重大贡献创新人才”、“重大创新项目”,实施标杆、龙头、品牌、人才、项目等创新发展带动战略。

(二)建设一批特色创新产业园。以提高技术、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建立一支引导创新基金。积极对接市级10亿元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县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县政府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创造条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四)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思路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政金合作,支持一批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重点项目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点)、研究生实习基地及各类科研平台。实施创新型人才培育工程,支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赴高校、知名企业培训或园区间考察交流,全面提升其管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潜能。

(五)建立一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开展科技成果申报、托管、交易、拍卖等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提升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设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创新机构。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推广应用。加强工业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巩固发展南县地域品牌,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大力淘汰企业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入园发展。培育和规范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执法监测,严格达标排放。落实经开区集中治理工业“三废”方案。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

(三)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创新成果入股创办企业。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资助和奖励专利申报与授权,落实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专利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参股并购、联合研发、专利交叉许可等方面的科技合作,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或建立战略技术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团队式、高层次人才与核心技术为重点,共建各类创新载体,吸引各类创新型、科技型人才到南县创新创业。

(四)加强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重点选拔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青年企业家,赴高校、企业学习培训,与外地标杆型企业考察交流,全面提升其管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把握创新方向、集聚创新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保护其创新收益,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动力。

(五)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工业企业发展环境优化政策,实行行政检查备案制、落实规模工业企业“宁静日”制度。支持银企对接,优化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落实抽贷压贷备案制;务实推进实体经济“三降一去一补”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依法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加强企业帮扶,落实帮扶责任,为企业提供精准,贴心服务。

五、推进全民创新建设

(一)建设创新型部门和乡镇。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落实对标管理,创新务实工作,挖掘潜力、增加活力,力争在省、市创先争优中取得成效。围绕工作中心,推选创新型先进典型。

(二)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单位。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风尚,推进创新型企业、事业单位及人才建设,深入推进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形成浓厚的全民创新氛围。

六、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提高领导干部科技创新意识。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建立由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科工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将科技创新专题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干部培训的重要课程,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二)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推动民间资本、风险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等支持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大政府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引导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信贷支持。加大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建立专业化的科技融资租赁公司,支持专业化的科技担保公司发展。

(三)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良好的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南县建设的管理机制。细化、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责任单位的年度绩效考评成绩。

(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创新驱动发展、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物和企业的宣传,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表彰奖励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中共南县县委          

南县人民政府          

2018年5月14日        



 
 
[分享] 
 相关评论: 目前暂无评论
昵  称:
 邮 箱:  联系QQ:
评  论:
验证码:
 
             
Copyright©2016 南县科学技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南县县委大院1008室 邮编:413200  电话:0737-5221653 邮箱:yanzheng-hua@163.com
湘ICP备17012636号 技术支持:彩虹设计